心肌梗死,俗称“心脏病发作”,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的严重疾病。它的突发性强,病情凶险,若不及时处理,可能危及生命。因此,掌握心肌梗死的急救方法以及日常预防要点,对于保护自己及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。
心肌梗死的急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。当发现有人疑似心肌梗死发作时,应保持冷静,并迅速采取以下措施:
立即拨打急救电话
心肌梗死是一种需要专业医疗干预的紧急情况。发现病人后,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(如中国的120),并清楚告知病人的情况和所在位置。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,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。
让病人保持安静并休息
心肌梗死发作时,心脏已经处于极度负荷状态,任何额外的体力活动都会加重病情。因此,应立即让病人停止一切活动,坐下或躺下,保持安静,避免情绪激动。如果病人意识清醒,可以让他半卧位,即上半身稍微抬高,双腿平放,这样可以减轻心脏负担。
保持呼吸道通畅
确保病人的衣物尤其是领口、腰带等处没有过紧的束缚,保持呼吸道的通畅。如果病人感到呼吸困难,可以适当松开衣物。同时,注意观察病人是否有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堵塞呼吸道,如有应及时清理。
给予阿司匹林(在无禁忌症情况下)
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,能够抑制血小板凝集,减少血栓的形成,从而减轻冠状动脉的阻塞。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,如果病人意识清醒且没有阿司匹林过敏或胃溃疡等禁忌症,可以让他嚼服一片阿司匹林(通常为300毫克)。这可以有效减缓病情恶化。
心肺复苏(如果病人失去意识且无呼吸)
如果病人失去意识且没有正常呼吸,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(CPR)。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。胸外按压的方法是:将一只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下半部分,另一只手叠在上面,双手交叉,用力按压病人的胸部,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-120次,按压深度为5-6厘米。如果不会人工呼吸,可以只进行胸外按压,持续按压直到急救人员到达。
心肌梗死虽然凶险,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,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风险。以下是一些日常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:
合理饮食,控制体重
饮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础。建议减少高脂肪、高胆固醇、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,增加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和富含纤维的食物。控制总热量摄入,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,避免肥胖。肥胖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,还会增加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。
规律运动,增强心肺功能
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,促进血液循环,降低血脂和血压,改善血管弹性,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风险。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运动应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,避免过度劳累。
戒烟限酒,减少有害物质摄入
吸烟是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,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,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。因此,戒烟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关键措施之一。同时,饮酒应适量,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风险,建议男性每天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,女性不超过15克。
控制血压、血糖和血脂
高血压、高血糖和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。定期检查血压、血糖和血脂水平,及时发现和控制异常情况,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。对于已经确诊高血压、糖尿病和高血脂的患者,应遵医嘱按时服药,保持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。
保持心理平衡,减轻压力
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增加心脏负担,诱发